导读: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三银四”招聘高峰期,然而,求职者尤其是应届大学生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假借招聘名义的新的骗贷形式——“培训贷”。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高利贷” 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2016年开始,校园贷不时被推到风口浪尖。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而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伴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张,借贷风险不断凸显,裸贷、“大学生无力还款而自杀”的报道引起社会热议。
而在不少借贷机构瞄准在校大学生时,也有不少培训机构以招聘的名义瞄准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以招聘为由,给应聘者以好工作等为许诺,让不少求职者参加培训而背负上了“培训贷”。
继校园贷之后,“培训贷”成为另一个金融消费者的“大坑”。自2016年开始,“英语培训机构”环球托业、环球美联被曝跑路,不少通过分期贷款参加培训的学员陷入恐慌,而背后提供贷款的机构包括一些互金平台。
目前,多家金融机构和一些培训机构有合作,面向培训机构的学员提供贷款。
同时,“培训贷”成为一些培训机构用来诈骗的新手段。有媒体报道,大多“培训贷”骗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训”、“高额贷款”、“高利贷”等性质,虽然基本都宣称无息贷款,但“培训贷”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间,贷款1.5万元,24个月总还款额超过2万元。
名为“招聘”,实为“招生”
培训公司的主要骗术就是在大学生面试之后以其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要求他们接受公司培训,而培训的费用需要学员自己掏腰包。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工作收入,一次性拿不出高额培训费的他们会在公司的建议下向贷款平台申请贷款。对于犹豫不决的面试者,公司会以“培训完后可以在公司或者分公司甚至合作单位工作”为由诱惑这些人申请贷款。
在申请贷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几乎都是由培训公司的工作人员代劳,面试者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配合贷款公司的电话审核,成功获得贷款。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些所谓的招聘公司并不会在培训结束后真的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而是以“帮助推荐”代替。而一开始提到的“双休”、“最低3000每月”、“各种好福利”到最后也严重缩水。此外,招聘公司还会在办公区域张贴其他知名企业的标志,故意让面试者产生平台与该企业有关联的误解,从而诱惑学员上钩。而对于培训的内容,有上当者表示,“都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根本学不到东西。”
案例一:毕业生求职变成贷款培训,利率超过10%
找工作却变成贷款培训,浙江宁波的王小姐就碰上了。
2016年6月份,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小姐到一家名为卓新智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宁波分公司面试。“面试后说我们能力不足,要我们培训,培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一开始告诉我培训完后可以在公司或者分公司甚至合作单位工作,后来变成了帮我推荐工作。”她被告知培训费用不必一次性交,公司会帮着贷款,贷款的钱以后会从工资里扣。
王小姐称,贷款是通过手机,过程都是卓新智趣的人帮忙操作,也有接到确认贷款的电话。“电话打来说:您好,是本人申请课栈网贷款吗?”王小姐说,卓新智趣的人教了怎么回答,“基本回答是就可以了”。
贷款的本金是24800元,每个月利息大概是173块钱,分为24期。王小姐在课栈网的分期账单显示,前9期每次还173.6元,第10期至23期每次还1826.93元,最后一次为1826.98元,总计需还款28966.4元。按照贷款的金额24800元计算,24期贷款的利率为16.8%。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35%。
3月14日,课栈网业务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放款(审核通过)的学员都有录音,在学员本人完全知情、信息真实、个人同意的情况下,都会打电话核实。
“贷款需要身份证正反面和银行卡(就是工资卡),还有本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王小姐称,当时并未被告知贷款的资金来源,但自己手机上多了个带有“课栈”字样的APP。
为了弄清楚每次还款金额的具体流向,王小姐曾向持卡银行要来账单,但账单显示还款流向“五花八门”。去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的账单信息显示,扣款方分别为“通联网络支付”、“消费”、“银联代收”。
上述课栈网业务部门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课栈网后端有资金方做支撑,“上海君记在做我们的后端资金方,后端有牌照,合规合法做划扣。上海君记接入很多支付通道,支付公司有权在储蓄卡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划扣钱。”该负责人称,在学员申请贷款的时候,也有对上海君记的介绍。
“当时承诺,培训完后,基本工资在5000—8000元。”王小姐称,现在的工资仅为3000元左右。
案例二:公司跑路,贷款仍要还
2016年12月,英语培训机构环球美联停止了经营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在该机构破产之前,有学员通过宜信或者课栈网分期贷款交学费。在此之前,英语培训机构环球托业在2016年10月份也停课关门,公司前控制人失联,涉及学员近千人。
尽管机构的跑路令这些在校大学生成为了受害者,但这些受害者并不能因此而拒绝偿还贷款。
在向平台贷款时,这些借款人不仅出具了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还留下了放款审核时的录音,因此,这些贷款都是在学员本人完全知情、信息真实、个人同意的情况下发放的,因此根据贷款协议,学员理应还款。
课栈网业务部门负责人在环球美联出事后称,因体谅学员和自己都是受害方,跟贷款学员出具了协议,可以给最大的宽限,在几个月内不计算逾期费用。然而,一些学员并不买账。
揭秘!“培训贷”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一、“培训贷”主要是由互联网金融平台、培训机构和申请者三方构成,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发放贷款。如此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仍不完善,导致不符合资质的培训机构还能获得贷款,这莫不是平台责任的失守?
二、“培训贷”针对经济实力本就不高的应届生或求职者,收取高额培训费、高额利息,高额违约金、还存在申请者贷款后未拿到合同等不规范之处。部分不法培训贷的有机可乘,是否意味着上述群体的诉求或未被充分关注?相关部门和机构是否应考虑推出更多适时举措?
三、“培训贷”市场的急剧扩张,让参与其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培训机构都获得了短期收益。但其本身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不合规经营所积累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在目前缺乏有效外部监管的情况下,正在不断积累。正如当初的校园贷,一旦风险达到临界点而爆发,就会造成整个市场的突然停摆,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行业因信用丧失而被监管部门惩戒、社会用脚投票,最终陷入双输局面。
金融功能的发挥建立在信用交换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各种资源的流动化配置,其核心就在于交易双方的信用可靠。然而,“培训贷”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显然存在漏洞。部分培训机构本身就不符合教育培训资格,而为了拿到“培训贷”,甚至可以帮某些申请者虚报材料,也容易让本无偿还能力的申请者轻易贷款,信用失真导致权益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称。
这也反映出“培训贷”作为所谓“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合格与否就值得考量。毕竟,它既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用监管防火墙,也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预防与应急举措。发放“培训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味追求附加的高利回报,却不愿承担基本的平台管控职责,或也是间接失信。
原因:贷款机构推手:审核不严
据《2016消费金融新场景发展报告》显示,教育消费金融市场均预计具有万亿级体量,培训贷就是教育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之一。
培训课程一般费用高昂,“教育培训+消费金融”的结合则带来了“1+1>2”的产业优势互补效果,既缓解了教育培训机构的流动性、又解决了学员培训学费不足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贷款机构介入培训市场中。
据了解,目前对接培训机构的贷款机构已经有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等,其中也包括P2P网贷平台。
面对兴起的市场机会,贷款机构没能把握自己的分寸。
针对外界的非议,多家贷款机构称合作的培训机构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贷款需要培训机构的确认才能顺利下款,每家贷款机构也都会认定一些合作的培训机构。
但贷款机构认定合作的培训机构,情况如何呢?
如深圳某公司并不具备IT技术培训资格,根据学员的透露,已经通过该机构完成了教育贷款,贷款机构就是百度钱包。而该班二十多位同学大多都是通过贷款完成的学费缴纳。
深圳某公司公然开展IT技术培训业务
工商信息显示该机构经营范围并不具备培训资格
另一个学员提供资料显示,其参加的一家广州培训机构的经营范围中,也不具备计算机培训项目,但学员提供“培训协议”资料显示,公司以提供技术培训为由收下贷款而来的高额培训费。
广东XX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业务
可见,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不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充斥其中。贷款机构以教育培训名义发放贷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培训机构的资质把关并不严格。
学员的觉醒与维权之路
据网贷之家了解,越来越多的培训贷学员感觉上了当,并开始聚拢在一起讨论和投诉。如何防范培训贷,除了识破业务人员的忽悠,学生要清楚自身实际。
一位资深IT培训教师表示,许多刚毕业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股脑的报了个培训班,但是学习下来没有收获,最后找工作不如人意和机构扯皮。
另外一家大型培训机构的业务人员表示,其接触的人大部分都是其他行业转行而来。
涉世未深听信咨询师的花言巧语,前途不明转行学习IT,上述是学习IT的典型人群。也是最近遭遇培训贷陷阱较集中的人群。
如果发现在培训贷过程中受骗,学员是否可以起诉?一位法律人员表示,学员与第三方(即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缴纳给培训机构的学费,能以违约起诉(如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请求培训机构退还于本人。
学员的觉醒,却依然无力改变什么,培训贷市场依然在越做越大,野蛮扩张。
不少学员培训已经完成,意识到入坑的他们更多的选择无奈还款;有的还在培训过程中,想着如何提前解除合同;但培训机构,那些身在一线的咨询师,还在继续向处世不深的小青年,吹嘘着“高薪”的乌托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1日16时讯(记者 姜念月)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布了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评价机构和培训机构目录名单,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人服中心)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培训机构入选,并实现首批三个专业(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培训全覆盖。
据了解,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是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计划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人才8万人左右。
项目新建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认证制度,采取“培训+评价”方式进行,培训合格者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并可申报相关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考核,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纳入各地各部门中级、初级职称认定范围。
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照有关规定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的相应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当年度全国有效。
近年来,重庆市人服中心依托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重庆人社培训网”,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达123.8万人,为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夯实了人才基础,提供了强劲的“智力”保障服务。
市人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培训大纲明确的培训学时、内容和要求,围绕数字技术领域应用场景及规划,精心组建培训师资队伍,高标准、高质量规范组织实施培训,并为参训学员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目前,市人服中心正在进行师资队伍组建及师资培训工作。下一步,中心将以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专业技术培训为着力点,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领域精耕细作,为培养造就大规模、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贡献力量。
需要报名的人员可登陆重庆人社培训网(www.cqrspx.cn)按流程注册,中心将根据报名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组织首期培训班,具体开班时间另行通知。

智能制造评价机构和培训机构目录。重庆市人服中心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大数据评价机构和培训机构目录。重庆市人服中心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区块链评价机构和培训机构目录。重庆市人服中心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0 评论